返回首頁 > 博觀資訊 > 2011年“蘇作”玉雕發(fā)展創(chuàng)新論壇摘要
2011年“蘇作”玉雕發(fā)展創(chuàng)新論壇摘要
發(fā)表時間:2012-09-27|文章出處:博觀拍賣

 

文章來源:《蘇州玉器》

編者按:

作為蘇州第四屆“子岡杯”玉雕精品展的系列活動之一,《“蘇作”玉雕創(chuàng)新論壇》于922日下午假座蘇州平江府舉行,本市的玉雕大師、玉雕新秀及玉雕研究人員共七十余人與會。論壇由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yè)協(xié)會玉雕分會秘書長奧巖主持,來自新疆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馬進貴和來自常州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肖建波等專程參加了這一論壇。

在本次論壇上,中國工藝美術行業(yè)協(xié)會玉器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蘇州市工藝美術行業(yè)協(xié)會玉雕專業(yè)委員會會長馬建庭作了《“蘇作”玉雕在當代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的講演;中國玉雕大師楊曦作了《試論玉雕創(chuàng)作的時代性》的講演;中國玉雕大師蔣喜作了《師古而不泥古——貴在創(chuàng)新》的講演;中國玉雕大師瞿利軍、俞挺分別作了《蘇州玉雕的歷史傳承及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運用》和《淺談薄胎器皿件的“蘇作”特色》的講演;著名玉雕師曹楊作了《淺議“蘇作”玉牌創(chuàng)作藝術水平的提升》的講演。

圍繞各位玉雕大師的講演和發(fā)言,與會玉雕大師、專家作了精彩點評,會場氣氛活躍、妙語連珠,不時迸發(fā)出思維的火花。在此,特分專題將有關點評摘要吐下,以饗讀者。

 

關于“蘇作”、“蘇派”、“蘇幫”

奧巖(主持人):

馬建庭館長做了一個非常全面系統(tǒng)的主題發(fā)言,涉及到了蘇作玉雕的歷史、特色及當今現(xiàn)狀。

昨天在與馬進貴大師交談時,馬大師提出了,“蘇幫”與“蘇作”相比,小了些,還是“蘇作”較為合適。那么,當代“蘇作”的定位是什么,“蘇作”的內容組成是什么,“蘇作”的標識是什么,“蘇作”的本質是什么,“蘇作”的未來發(fā)展方向又是什么,“蘇作”在全國玉雕行業(yè)的影響力如何打造……這一系列問題,需要大家認真探討。每個人可能只有一個觀點,把你的觀點講出來,傳遞給在座的所有人,通過在座所有的人會傳遞給更多的人,這是開論壇、開研討會的目的。……作為主持人,我給大家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就“蘇作”玉雕面臨的問題、玉雕人本身所想到的問題,大家可以隨意發(fā)言。

 

褚海波(蘇州玉雕專委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

我不是圈內做玉器的藝人,但是我對“蘇幫玉雕”這一概念有兩點理解。這兩點都在馬館的演講中有所提及。一點是,通過歷史的傳承,逐步形成了“蘇幫”玉雕流派;另一點是,傳統(tǒng)的地域文化,以多種表現(xiàn)手法體現(xiàn)在蘇州地區(qū)的玉雕作品中。這兩點是大家對“玉雕”的認同。

 

冷堅(蘇州市工藝美術學會副秘書長):

對于“蘇作的問題”,我談一下看法。我認為,“蘇作”是一個大的概念。它不僅僅是指玉雕,也指代我們蘇州的其他工藝美術。明代,蘇州的工藝美術風格已經形成,比如明式家具、紅木小件都形成了鮮明的風格,在全國久負盛名。“蘇作”有兩種表現(xiàn)形式:一種是表現(xiàn)在手藝人所創(chuàng)造出的工藝品,另一種是表現(xiàn)在工藝品所體現(xiàn)出的風格。以刺繡為例,在明代就形成了“精、細、雅、潔”的風格。這一風格不僅反映在刺繡上面,還反映在蘇州其他工藝美術門類上?!疤K作”的概念非常深廣,是蘇州文化底蘊的表現(xiàn)。

 

奧巖:

先生和冷秘書長的發(fā)言都涉及到“蘇作”的標識和本質。先生講到的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玉器所透漏出的蘇州文化和內涵。冷秘書長的講話給我們的啟發(fā)很深,一件玉器表現(xiàn)的形式、表現(xiàn)的手法僅僅都是表現(xiàn),而真正的內涵在于“精、細、潔、雅”,這是一種狀態(tài)。無論你是從事的何種形式,也許是仿古的、也許是創(chuàng)新的、也許是抽象的,但是所有的形式都要努力達到“精、細、潔、雅”。這是“蘇作”本質的體現(xiàn)。同時,“蘇作”玉器創(chuàng)作要表現(xiàn)出蘇州的地域文化含義,地域文化是“蘇作”玉雕的標識。

 

黃鶴鐘(蘇州玉雕老前輩):

蘇州玉雕創(chuàng)作具有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存在歷史性。玉雕創(chuàng)作還要講求“狀態(tài)”。“狀態(tài)”是一個大的概念,它的容量較大,包括文化、藝術、審美、思想、情感等等。玉雕藝人不光要使作品有思想、有情感,更重要的是要有狀態(tài)。在本屆“子岡杯”上,蘇州玉雕大師的作品讓我感到非常震撼。歷屆的“子岡杯”作品我都觀賞過,每一屆作品所體現(xiàn)出來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樣,都有大的提升。通過“子岡杯”這一平臺,蘇州的玉雕傳統(tǒng)、當代人才得以繼承和發(fā)展。

 

程磊(蘇州玉雕專委會副會長):

作為一名玉雕從業(yè)人員,應該認真地提升自己。借用老前輩黃鶴鐘的話,玉雕藝人要做到三點:要有思想;要有情感;要有技巧。一件優(yōu)秀的玉雕作品,首先要具有主題思想,然后加入作者的情感,再施以技巧雕琢而成。迄今為止,“子岡杯”已歷時四屆,參展者的制作技巧很大程度地得到了提升,如果大家在作品中加入更多的思想、情感元素,那么作品才會更加出彩。這或許是來玉雕創(chuàng)作的大方向。

 

邵斌(蘇州玉潤石美董事長):

我不是做玉的藝人,只是賞玉玩玉的人?!疤K作”與“蘇幫”,我覺得哪一個都差別不大。在外地,一起談玉雕,很多普通的消費者都說是揚州工,而不提“蘇作”。這是我們需要推廣的一點。“蘇幫”是本地化的東西,本土的特征;“蘇作”是地域工藝的代名詞,它不僅包括玉器。我十年前到蘇州買玉,都是找一些仿古件,找一些精細的、傳統(tǒng)的作品。那個時候們大家對新的東西都還沒有接觸。三、四年之后,華人圈進入了對玉器的渴求時期,這就加速了其創(chuàng)新。我最先接觸的是楊曦大師的創(chuàng)新作品,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之后,每次去“天工獎”,展覽的作品都會給我們極大的鼓舞。原先,收藏者廣泛收集傳統(tǒng)題材作品,比如觀音、彌勒。在創(chuàng)新輩出的當代,他們更加喜歡具有時代特征的作品。蘇州玉雕能讓全國而至世界對自己有一個清新的認識。我也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蘇州玉雕向新疆學習、河南學習。我早年在新疆做過尋訪,新疆玉雕界空前的團結,馬大師對新疆玉雕的推廣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以包容的心態(tài)走向全國的各個地方。再看海派,“蘇作”跟隨海派多年。最近幾年,經過大家的努力,已經完全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蘇州玉雕在全國獲得了很多分量極重的獎項。我希望蘇州玉雕能夠形成推廣的核心力量,真正地讓大師及其作品在全國得到推廣,讓更多的人認識到蘇州玉雕的風格、內涵及發(fā)展方向。我建議再相關網(wǎng)站、雜志上,將蘇州玉雕大師的創(chuàng)作風格、款式以及防偽做系統(tǒng)說明,進而引導外地消費者,從而使“落款風氣”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在追求市場的同時,蘇州的大師已經開始發(fā)展蘇州玉雕的藝術,往藝術化方向轉變?!皳P州工”在普通老百姓中很知名,“蘇州工”占有的市場份額很大,但是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較輕。這需要我們將推廣工作做大、做細、做強。我認為“蘇作”玉器的發(fā)展需要我們所有人保持“科學發(fā)展觀”的思想。同時,要做好推廣,先做好整理。把“蘇作”玉雕的特點、價值整理出來,之后再認認真真地推向全國。三四年前,蘇州的玉器較為便宜,蘇州的藝人也很平和、包容吸引了大量的外地藝人進入蘇州。而今,蘇州已經不是高手云集,而是大賣家、大買家云集。蘇州玉器市場變成了中轉站。這樣的市場對“蘇作”玉器是好是壞?我認為利弊兼存。到其他地方發(fā)展市場,倒是“蘇作”玉器發(fā)展的新的出路,將“蘇作”玉器推向市場,不僅僅依賴于蘇州本土。現(xiàn)在,隨著價格的上漲,客戶的云集、品牌的誕生,蘇州已經有十多個玉器市場,很多都正在拆建、擴建中。那么,有多少組織結構可以真正地帶領蘇州玉雕走向全國,走向真正的玉器愛好者,這件事情需奧我們大家努力去做。

 

    楊曦(中國玉雕大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

    推廣,對于玉雕行業(yè)確實很有必要,但是,推廣需要基礎,這一基礎建立在玉雕藝人不斷完善的基礎上,只有有了好的作品,推廣起來才會對我們有利。如果手頭沒有好的作品就去推廣,那是對我們很不利的。推廣是一個全方位的概念,通過媒體、雜志等都可以。我們可以像“天工獎”一樣,借助一個較大的平臺,對“蘇作”玉器進行宣傳、展示,讓更多的人看到“蘇作”玉雕的整體面目。對于成立一個推廣機構,我很贊同。玉雕藝人的職責是創(chuàng)作,而不是像明星一樣到處去展示自己。很多推廣的事情需要專門的機構運作,玉雕藝人只需要配合。

 

馬進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我重復一下幾個觀點和我自己的看法。不管是“蘇派”、“蘇作”還是“蘇幫”,他們都是藝術特征的體現(xiàn)。稱作“蘇幫”,我覺得有些“小家子氣”,給人感覺是很小的范圍。我還是贊成“蘇作”、“蘇派”這種稱呼。“蘇作”是個大概念,它是藝術體系的表現(xiàn),不單指玉雕。吳中自古以來就是文化積淀很深的地方,不管是字畫還是核雕,自古以來就形成了固有的藝術風格。這種藝術風格也可以從家具、園林等事物上體現(xiàn)出來。蘇州做玉不是從現(xiàn)在開始,而是從宋代開始的。宋代時期,宮廷就開始征集天下工匠,為皇帝服務;清代時成立了造辦處,建立七十二座,玉器叫如意座。北京的玉器形成于光緒年間,光緒皇帝解散了清宮造辦處,很多做玉的藝人散落到北京琉璃廠、羊肉胡同、西祠等地,成立了自己的作坊,北京民間琢玉的歷史才開始。上海玉器的發(fā)展起步較晚,清宮檔案也沒有關于上海工匠的記錄。上世紀六十年代,蘇州玉器廠、揚州玉器廠等都是同一檔次的,全國最大的也只有北京玉器廠和上海玉器廠。玉器走進尋常百姓家僅僅十幾年的時間,玉器市場的建立也僅僅二十年左右。二十年前,我國沒有玉器專營店、專賣店。解放之后,我國的玉器全部是出口的,只有在文物商店和有益商店才可以看到玉器。以新疆為例,隨著旅游市場的開放,到新疆的旅游者,一開始買葡萄干、羊絨衫,到后來買玉器。旅游市場上的玉器大多不是新疆生產的,商家為了更多的銷售業(yè)績,一律稱其做工為“揚州工”,所以,無形之中為“揚州工”做了宣傳。從而折射出,我們的宣傳力度不夠。近三年來,新疆開店的人基本上都集中到了蘇州。在蘇州,加工費相對上海較低,工藝相對河南較好。蘇州玉器市場的批發(fā)業(yè)、制作業(yè)發(fā)展都是很快的。全國玉器市場的中心在轉移?,F(xiàn)在大家買鐲子都要去鎮(zhèn)平買;買牌子、掛件、雕件、把玩件,基本上都往蘇州聚集。新疆商人也開始買材料加工之后出售,這也加快了蘇州玉器加工業(yè)的發(fā)展,關于“落款”,也是很必要的。但是要在好的作品上落款。“蘇作”玉器的宣傳也是有很多途徑的。新疆的玉器商家也開始推崇“蘇州工”而非“揚州工”了。揚州山子做得好,掛件、手把件蘇州做得好。

 

關于創(chuàng)新與時代性

奧巖:

楊曦大師論述了玉器的時代性。玉器行業(yè)是一個傳統(tǒng)的行業(yè)。傳統(tǒng)、繼承、創(chuàng)新三者之間有很強的關聯(lián)性。我認為,中國的傳統(tǒng)是永遠不可以舍棄的,同時,中國的玉器又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變化,變化就是那個時期的創(chuàng)新,關于繼承和創(chuàng)新,我認為不必討論,繼承和創(chuàng)新永遠是并存的,創(chuàng)新是必須的也是必然的。關于創(chuàng)新和時代性,實際上是講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楊曦大師的講演我歸納為:一、要有創(chuàng)新、時代性的理念;二、要有功底。功底既包括做玉技術,又包括審美觀、現(xiàn)代設計理念以及發(fā)現(xiàn)美的靈性。最近幾年,很多人都在講求創(chuàng)新,但是就玉雕作品的創(chuàng)新,我不敢恭維。具有時代性的作品,既具有生活氣息,又具有傳統(tǒng)的藝術韻味。

 

肖劍波(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傳統(tǒng)雕刻都是相通的,包括牙雕、木雕、玉雕。雕刻的最高境界是修煉于雕刻之外。要體現(xiàn)出玉雕作品的時代性,制作者必須有思想、想法,思想和想法都是要在雕刻之外修養(yǎng)的。能夠體現(xiàn)當下的作品才具有時代性。創(chuàng)新是一只風箏,永遠都會被一根線牽著,這根線就是傳統(tǒng)。創(chuàng)新一定要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不斷出新,否則創(chuàng)新就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楊曦的作品處處透漏著傳統(tǒng)底蘊和現(xiàn)代氣息,吸收了繪畫的語言。藝術是相通的,繪畫與雕刻也是相通的。楊曦的作品充滿了構層,構層跟構圖是不一樣的。構層講究點線面的結合,大與小、重與輕、實與虛的組織。同時還有寫意色彩,作品有的地方很虛無,有的地方很精到,就像是一幅寫意畫,對比很強烈。能否留給觀者足夠的想象空間,是作品優(yōu)劣的關鍵。很多符號和元素在楊曦的作品中得到了表現(xiàn),他把很多文化符號、元素跳躍性地放在了一起,形成了特有的風格。還有一點,楊曦作品融入了文化特色。工藝美術門類對藝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要好,藝要佳。要把現(xiàn)代藝術融入到工藝品中,工藝美術家也要成為藝術家,成為真正的藝術大家。我還有個看法,工藝美術有一個特點,就是工藝品最講求“工”的精到。

 

奧巖:

蔣喜大師的講演,感覺是在聽一種“方法論”,作答了在玉器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之間如何去掌控、利用、拓展的問題。在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學習是非常重要的,照搬照抄僅僅是一個過程。

 

單存德(蘇州市工藝美術行業(yè)協(xié)會副秘書長、蘇州玉雕專委會秘書長):

剛才聽了兩位大師的發(fā)言,我想說三個方面。第一方面,出新。不管是楊大師談的“時代性”,還是蔣大師談的“師古與泥古”,其本質都是要出新。玉雕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由人掌握的,是活態(tài)的。處在不同時代的作品肯定具有不同時代的特點。一件作品會反映作者對世事萬物的感悟以及個人的情感和審美觀。玉雕不管是明清件、仿古件、手把件、掛飾件,也不管是動物、人物、景物,它在表現(xiàn)方法上都可以出新。第二方面,多元。出新是多元的,我們的文化豐富、積淀深厚,不管做哪一題材、哪一內容,我們都有多元的選擇。第三方面,符合美的法則。美的法則是抽象的,但是可以約定俗成。所謂“美的法則”是指內容要配合形式美而出新,工藝要配合形式美而出彩。我們要從歷代作品中,吸取精華,表現(xiàn)在我們的作品中,符合美的法則。“美的法則”是見仁見智的,不是很統(tǒng)一的。一個時代要在歷史上留下一筆,必須要有時代印記。蘇州玉雕在明清時期達到高峰,當今是蘇州玉雕出人才、出作品的好時代。在有數(shù)量的前提下,要提高“蘇作”玉器的質量和品位。要達到以上三個方面,玉雕人要厚積薄發(fā),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功夫在事外。許多藝人都感覺,現(xiàn)在“做工”不存在問題,現(xiàn)在的加工手段跟以往一大不相同,為玉雕藝術品位的提高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我們表現(xiàn)方法的關鍵是功夫在事外,厚積而薄發(fā)。

 

馬進貴:

符合當今時代的審美觀,就是具有時代特征?!坝^音”這一題材作了幾千年了,如果今天還按照明清時期的表現(xiàn)方式去做,就不僅具有時代性。楊大師所作的觀音,從形態(tài)、神態(tài)、動態(tài)、衣紋的飄逸感等各個方面來體現(xiàn)當今時代的審美特征;蔣喜大師做的龍鳳牌,雖然龍鳳也是幾千年的題材,但是他用當今時代的牌型、虛實雕法、鏤雕與平面雕法相結合,用現(xiàn)代的審美觀組織圖案,作品就具有了時代感。任何一個題材,用當今的審美觀去組合它,就能反映當今的時代特征。

從繪畫上講,唐代人物喜歡胖,天下畫的人物就胖。中國的繪畫到清末受到了西方繪畫的影響,開始注重透視關系、人體比例關系、體形美等。我們現(xiàn)在的作品人物體形美、動態(tài)美、神態(tài)美、質感美,都體現(xiàn)出了一個時代的審美角度和衡量尺度。

 

關于文化元素在玉雕中的運用

奧巖:

傳統(tǒng)文化元素在玉雕創(chuàng)作總的應用是司空見慣的。瞿利軍大師很系統(tǒng)地將這五個方面羅列出來,進行了系統(tǒng)的分類,非常有利于利用。在玉雕創(chuàng)作過程中,如何進行歸納總結,這是玉雕藝人應該注意的地方。玉雕藝人要做到“眼快、手快、耳朵快、腦子快”,將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點滴記錄下來,將創(chuàng)作中運用到的事物加以分類,這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我們的提高和發(fā)展。瞿利軍作品涉及面較廣,從器皿到山子,到小的把玩件,既有傳統(tǒng)蘇作的,又有創(chuàng)新的。

 

肖劍波:

傳統(tǒng)文化元素包含的內容很多。瞿利軍大師的作品給人沉穩(wěn)的感覺,這是瞿利軍本人傳統(tǒng)底蘊深厚的表現(xiàn)。在作品的創(chuàng)作上,該要做得精到的地方就要精細?!傲羝ぁ辈⒉皇且坏兜降椎模且袑哟胃?。

 

范同生(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傳統(tǒng)文化元素在玉雕創(chuàng)作過程中運用的特別多。開始接觸玉時,我們就開始做和合二仙、彌勒、觀音等傳統(tǒng)題材。但是,藝人已經將表現(xiàn)手法作了改動,像楊大師做的觀音圖案,顛覆了以前的格式。關于“蘇作”,“蘇作”是一個靈動的概念,河南和揚州的玉器做的體積較大,都很凝重。將靈動與凝重結合起來,可能是“蘇作”玉雕發(fā)展的又一條新路子。

 

關于薄胎器皿件和玉牌

奧巖:

俞挺的薄胎工藝成為蘇州工藝的一張名片,很多人對此都贊不絕口。蘇州的薄胎器皿特色到底有什么,俞挺總結了四個方面,我認為四個方面還不算充實,我總結了幾個字,每個字代表一個方面?!拜p、巧、薄、素、秀、精”,是蘇州薄胎的特點。器形上的“秀”會給人整體的感覺。

 

馬進貴:

俞挺講到了薄胎器皿的傳入、歷史及乾隆皇帝的喜愛。薄胎作品要突出以下方面:胎體要薄、外形要規(guī)整。從器形的變化和紋飾的變化上還要做好功夫。“形在外,神在內,形美可以悅目,神美可以賞心,形神兼?zhèn)洌綖榫贰?。器皿的神凸顯在比例關系、造型風格。

“蘇作”是一個大的概念,不是特意指哪一件產品,哪一種雕法。薄胎工藝在玉雕創(chuàng)作中也是一種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目前在全國的玉雕行業(yè),說起薄胎制作,都是以蘇州為龍頭的。這是蘇州工藝的一大特色。剛才俞大師說到,作品最薄做到0.5毫米。據(jù)我所知,蔣介石走的時候,將故宮大部分玉器都帶到了臺灣。目前,臺灣故宮里,痕都斯坦清宮玉器有300多件,薄胎大概100件。臺灣故宮出過兩本書,北京故宮在60年代也出過一本書,專門講痕都斯坦玉器和薄胎。目前,臺灣故宮的薄胎,1.5毫米厚的占絕大多數(shù),1.2毫米厚的只有一件,0.8毫米厚的只有一件;北京故宮里面全是1.5毫米厚度以上的,全部做過測試。能做到0.5毫米,就是世界創(chuàng)舉,可以說是目前玉石行業(yè)的最高頂層。器皿件做到1毫米已經很難。蘇州薄胎有很大優(yōu)勢,是蘇作的代表。講到牌件,我也有很多感想。2005年時,在城隍珠寶搞展覽會,第一次見到楊曦大師的牌子、我看到牌片上的江南房子,有點吳冠中畫的意思。作品很好的運用了繪畫技法,增加了作品文化氣息。蘇州園林甲天下,全中國的人們都知道蘇州園林,蘇州園林本身就是文化,將其運用到玉雕創(chuàng)作中,本身就是一個創(chuàng)舉。

 

奧巖:

曹揚的玉牌有很多變化,無論是牌頭的設計還是表現(xiàn)手法,都很豐富。這是做玉牌的有益探索。剛才我看到,一塊蘇式玉牌,其背面的牌頭設計得很有特點,將浮雕的山水畫設計成牌頭,牌面再做詩文,這是頭一次看到的,這樣的表現(xiàn)手法是非常好的,很有創(chuàng)新。蘇州的山水牌具有強烈的文人氣和地域特點的。最近的幾年,這一類的牌子見得非常少。曹揚講了牌片的創(chuàng)作,大家有什么可以發(fā)表的。

蘇州有很多人文素材,值得我們挖掘。上次來蘇州,我到了山塘街。山塘街給我酒逢知己的感覺,真的很好。開辦論壇的目的,就是開啟思想之門,開啟學習之門,開啟創(chuàng)作之門。目前,全國的大環(huán)境,就像是環(huán)法自行車賽,第一團隊,第二、第三團隊依次通過。蘇州在這個比賽中,首先要保持團隊,而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其次要有好的成績。這是我對蘇州玉器的希望。

 

馬建庭:

奧總用理清、提煉、批注、詮釋的方法,為我們提出了蘇州玉雕在發(fā)展過程中,需要面臨解決的問題。特別是針對蘇州玉雕技藝、風格以及發(fā)展方向的問題,提出了很好的見解和建議。對我們蘇州玉雕的健康發(fā)展,提升蘇州玉雕的品位,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促進作用。我們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機會跟市、省外的大師多進行交流,為蘇州玉雕在更大的范圍里提升提供機會。

 

 


拍品咨詢X